首页 我在看正文

《经济观察报》10月10日的《和中财办原副主任尹艳聊了两个小时:房价、股市、“十五五”和改革》中对房地产的分析和观点

小七 我在看 2025-10-26 39 0

在《经济观察报》2025年10月10日的专访中,中财办原副主任尹艳林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困境、政策调整方向及未来出路提出了关键见解。他的核心观点是:稳住房地产是提振当前经济需求的突破口,并呼吁调控思路应从“抑制房价上涨”转向“支持房价上涨”。


下面是其关于房价和房地产的主要观点梳理:


观点维度 核心内容

现状诊断 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,从“需求过热”转向“需求不足”。商品房年销售面积从顶峰期的约18亿平方米降至8-9亿平方米,但常态需求应在10亿平方米以上。

核心主张 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工具箱应从“抑制房价上涨”转变为“支持房价上涨”。需避免市场形成“房价只能跌不能涨”的单边预期,这会使“止跌”目标难以实现。

经济地位 与资本市场相比,稳定楼市更具紧迫性和显著性。房地产对投资、消费的带动效应更强,是提振需求的突破口。

政策建议 1. 调整工具箱:增加“支持工具”,而非仅“减少限制”。 2. 降准降息:降低购房成本。 3. 减少行政干预:特别是户籍制度,应让房地产与户籍脱钩。 4. 理性看待属性:房地产不应允许投机,但其作为家庭重要资产配置的金融属性不应被忽视。

根本出路 持续推进城镇化。城镇化率完全可能突破70%,这将持续催生大量房地产需求,并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。


💡 补充与思考


除了上述核心观点,尹艳林的论述中还透露出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信号:


· “支持房价上涨”的深层逻辑:尹艳林提出的“支持房价上涨”,其核心目的在于 “稳预期” 。他认为,在“买涨不买跌”的市场心理下,持续的单边下跌预期会加剧观望情绪,导致市场需求持续萎缩。因此,需要通过调整政策引导市场形成稳定甚至温和上涨的预期,这对于打破僵局、促进市场止跌回稳至关重要。

· 房地产“金融属性”的再认识:他特别指出,不能因过去存在投机就完全否定房地产的金融属性。房地产作为中国家庭财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,其价值稳定直接关系到居民资产负债表的安全和消费信心。因此,政策需要在抑制投机和承认其正常投资属性之间取得平衡,并可能通过税收等工具进行精细化调控。

· 长期依赖与短期阵痛:尹艳林的建议反映了当前经济背景下的一种现实考量:在找到能完全替代房地产的经济增长引擎之前,防止房地产市场“硬着陆”仍是宏观政策的优先选项。这并非鼓励回到老路,而是为构建以“好房子”和城市更新为方向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争取时间和空间。
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评论